科研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通知 -> 正文

关于做好202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预申报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10-14 信息来源: 作者: 编辑:

各相关单位:

为提前谋划202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三类项目”)申报工作,不断推进有组织科研,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与立项率,现就预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各单位需全面盘点科研力量,对照三类项目申报条件(参考2025年申报通知,最终以2026年正式公告为准)建立申报台账,做到“底数清、方向明”。未参与本次预申报的项目,学校原则上不予推荐。

二、选题要求

项目选题需把握三大核心原则,确保方向正确、价值突出。

时代特征鲜明:紧密贴合当前国家发展阶段、科技革命趋势与社会民生需求,避免脱离现实语境的滞后性选题。

问题导向明确:聚焦学术研究空白、经济社会发展痛点或政策实施难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杜绝无的放矢的“空泛选题”。

创新意识突出:在研究视角、方法、理论框架或应用场景上实现突破,既要避免重复已有研究,也要形成具有辨识度的研究成果。

三、具体措施

(一)分层动员与梯队建设

全面梳理符合条件人员,重点动员教授、副教授、青年博士、有前期成果者及学科带头人,建立“新手-骨干-专家”申报梯队。发挥立项经验者“传帮带”作用,一对一帮扶新手凝练方向。

(二)多轮专家论证把关

实施学院与学校两级论证,学院进行前置把关、学校集中审议。构建学院与学校协同联动、分级负责的论证机制。学院需组织不少于2轮线下论证。

(三)精准辅导与质量提升

1.开展选题规范、申报书撰写专题培训,解析近3年立项数据与评审标准。

2.对申报书实行“3轮打磨”:申请人自改、专家评改、同行互评,重点完善研究设计与创新点表述。

(四)科研诚信与规范管理

强化诚信教育,明确申报人对材料真实性的主体责任,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列入不良信用记录。

四、时间安排

(一)动员辅导阶段(2025年11月10日-12月10日)

科研处邀请专家召开三类项目申报动员辅导会,现场讲授和交流项目选题、文本撰写及项目评审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同时鼓励各二级学院自行组织研讨交流活动。

(二)各单位论证阶段(2025年12月11日-31日)

申请人完成课题申报书初稿,各单位组织部门内部论证,提出修改意见,修改申报书。

(三)专家论证阶段(2026年1月-2月)

科研处及二级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申请人汇报课题并接受质询,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申请人进一步凝练,于2026年2月28日前完成修改。

(四)正式申报阶段(2026年3月1日-申报截止)

申报人根据2026年三类项目申报要求,参考专家反馈意见,进一步凝练、完善修改申报书,完成申报工作。

五、其他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

(一)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申报组织工作,结合学科、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参考项目申报限项规定,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安排本单位项目申报的负责人要提前谋划,凝练选题,组建团队,充分论证,积极动员35岁以下青年博士申报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博项目”,全力做好2026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特别是要重视项目申报辅导工作,切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二)根据往年申报通知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申请人,同年度不能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同年度申请人的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三)相关要求可参考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申报通知和指南,相关信息请登录相关网站下载查阅相关通知文档。

(四)各相关单位填写《2026年度人文社科三类项目预申报情况摸底表》,11月5日前将电子版发至科研处邮箱keyanchu@xijing.edu.cn。

联系人:张洁  许佳

内线:7103

外线:029-85628124

附件:2026年度人文社科三类项目预申报情况摸底表

科研处

202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