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网讯:秋日的西京学院校园里,一堂特殊的党课正在进行。
昂首挺胸的谦谦教授与青春洋溢的青年学子并肩而坐,屏幕上播放着2000年党校初创时的黑白影像。
自第一块砖瓦奠基至今,这座被誉为“红色熔炉”的西京学院党校已走过25载春秋,累计开办52期入党积极分子和19期发展对象培训班,服务近6.7万人,为党和国家培育出2.8万多名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本领过硬、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和有志青年。

西京学院党校组织第十八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学员赴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积极兴办党校,展现红色学府担当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沃土上,党校始终是党员干部成长的“摇篮”、理论武装的“高地”、党性锻炼的“熔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心怀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远大志向,西京学院积极兴办党校,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党校建设与发展。
学校自1994年创办以来,始终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主导在民办高校成立党组织,于2000年3月在陕西民办高校率先成立党委。
随后的20多年里,西京学院党校组建了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党性强、学风严谨、为人师表的专兼结合以兼为主包括校外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在内的教师队伍,按期为师生学员认真上课。
近年来,党校工作步伐更加坚实,一系列谋划党校高质量发展的部署接续下达,一揽子提升党校办学质量的措施相继出台,一连串鼓舞人心的成果不断涌现,党校事业迈入跨越发展新阶段,为祖国源源不断地培养了一大批政治觉悟高的优秀人才。

2025年3月21日,西京学院第51期入党积极分子暨第18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开班仪式隆重举行。
“西京学院党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西京学院党委书记李邦邦在2025年10月23日召开的党校工作专题座谈会上,与党校工作委员会成员、党校专职教师共同研究党校工作。党委委员、党校校长、董事长任万钧出席党校工作会议时指出,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校各级组织把党校姓党全面贯穿党校工作始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胜利地将党校事业推向前进。
踏上新征程,展现新风貌。
结合办学实际,2025年,西京学院下发《中共西京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的颁布,犹如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书。文件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党校”建设,开设线上课堂、微党课、党员学习专栏等。更值得关注的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配备主持工作的常务副校长和两名副校长,党校工作的领导力和凝聚力得到加强,党校的建设和发展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让党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西京学院组织部部长张海英,见证了党校发展的每个节点。如今党校工作卓有成效,她十分感慨,“西京学院党校发展至今成绩斐然,我们依然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办学初心,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育方式,努力提升党校办学整体水平。”
经过多年发展建设,西京学院党校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向更成熟方向发展时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打造精品课程,站稳理想信念之基
从党的性质到党员的义务,从党的纲领到党的优良作风……翻开党校培训班读本,满满当当的课程表涵盖了党的理论与基本知识,历时2个多月的学习内容丰富而精彩。
“上党校的不仅有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还有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因此提高党课质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尤为重要。”作为党的科学理论的“布道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部主任张震副教授在4年多的时光里,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创造性地讲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让学员能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各自育人岗位同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
“不断优化授课内容,让每句话都有浸润人心的力量”,是讲师的目标,更是党校课程设置的要求。西京学院党校课程密切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设置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员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辅导员培训班、党外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内容突出“理论基础”“世界眼光”“家国情怀”“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五个方面,同时根据不同班次的教学目的和学制作出合理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推动办学质量整体性提升。

西京学院党委委员、董事长任万钧讲党课。
“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在新时代,党校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人才队伍和‘心怀国之大者’。”董事长任万钧在为中国共产党西京学院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讲授党课时曾说。
以行动作号令,以身教作榜样。
有着65年党龄的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任万钧,多年来坚持每年为全校师生讲党课、作报告,每次授课都身体力行引领师生爱党向党,他以高远的志向和指向,为西京园打造红色学府种下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
聚焦干部赋能,筑牢履职担当之基
坚守党校初心,让党的旗帜在校园上空高高飘扬、在领导干部心中生根屹立。
“领导干部的‘三力’直接关系办学质量,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培训全程。”李邦邦在干部培训专题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是学校发展的“领头雁”和“主心骨”,而党校是领导干部充电赋能、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平台,西京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将干部培训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系统化、制度化安排,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治校能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据此,党校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全校党员领导干部全年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时间不少于56学时,并参加1次以上集中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每年办2期中层干部专题读书班,通过研讨、导学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开展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培训班,讲解和学习“三会一课”、党建业务融合等。

2025年3月13日,我校举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开班仪式,各基层党委(直属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各学院院长,全校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百余人参加。
“红色基地研学打破时空限制,能设身处地触摸实物、感受历史,让我对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激励我以更强的使命感和更实的举措,投身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中去。”传媒学院党委组织委员孙海峰参与培训后说,党校培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组织干部赴延安、照金、马栏开展现场教学,引导坚定理想信仰、增强党性修养。
如今,领导干部培训已成为锤炼党性和提升能力的“加油站”。学员们通过学思践悟,在立德树人工作中主动作为,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的实际行动,学校干部多项党建成果获省级表彰,“党员先锋示范岗”项目落地实施,实现了“以培训强能力、以能力促发展”,在新时代征程中展现了西京人的担当与风采。
实践活动入脑入心,倾力铺染初心底色
党课深耕在课堂,也延伸在课外,西京学院不断创新授课形式,将教室搬到“室外”,让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可感可触。
“当年学校组织我们外出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每个人脸上洋溢的温暖笑容我至今都难以忘怀。”2007届毕业生、现任西安上君林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李鹏涛,回忆起党校的实践活动,依然记忆犹新,“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在思想上入党,更要在行动上入党,这为我走向社会创办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

2025年5月16日至17日,西京学院组织50名师生党员代表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延安精神滋养初心 青春向党担当使命”红色研学活动。
除了组织学员参与志愿服务,党校也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包括系统讲授与专题研讨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讨论相结合、志愿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使培训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许方博是土木工程专业研二学生,2025年上半年从第19期发展对象培训班毕业,谈及参观薛家寨革命旧址红色基地的感受,他满脸兴奋:“去到历史现场,看到革命时代的老物件,让我对党的历史和精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军事、法制及文化思潮有了一定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学员围绕党史学习讲述自己熟悉的革命故事。
学员通过多样的课程形式在学中行、行中学,逐渐心中有了信仰,前行的脚下便有了力量。
在遥远的西藏阿里地区,新闻学专业2013级毕业生黄家旺投身边疆、建设边疆、奋发有为,分别在2019年、2020年被中共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局党组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祖国的西部绽放了最闪亮的青春。“党校的学习对我而言就像一场精神洗礼,在系统学习《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我被真理的力量深深震撼,让我懂得作为新时代青年、身为共产党员,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这就是热血青春的意义。”